1. 前提:


吉他手都喜歡用效果器吧!但真正知道如何使用效果器的人恐怕不多,而瞭解效果器原理的人更是少之又少。
最常見了是加了一大堆效果之後,吉他的聲音已無法分辨,糊做一堆了。吉他手的弱點之一是擁有效果器就想加上去,也不管是否有用。一般更大的錯誤觀念是效果器可以使吉他的聲音變好,其實效果器就是用來增加效果用的,它無法創造奇蹟,也無法變魔術,如果您擁有一把爛吉他,加了再多的效果聽起來就是一把加了很多效果的爛吉他的聲音,只不過聽起來更模糊,無法分辨到底是吉他爛還是效果器爛而已。如果世界上真有能使吉他聲音變好的效果器,我們有何必花大錢買好吉他呢?買效果器就好了。這裡並不是反對大家用效果器,而是提醒大家必須先將吉他及擴大器的聲音弄好,再來想法增加效果,否則差別永遠只是多了效果器的雜音而已。
在這裡分別介紹大家常用的效果器。
效果器基本上分為兩大類,一個是改變吉他訊號的大小,也就是調整振幅,如distortion, compressor, noise gate,wah-wah,phaser 等,另一種是改變訊號的時間,也就是延遲訊號,如chorus,flanger, reverb, delay等。


distortion
叫做失真,基本上就是擴大器無法達到應該輸出的功率而使得輸出的訊號失真了,這種失真一般會使得原本是正弦波的訊號便成了方形波,也就是說,擴大器因為達不到應該的輸出功率而將正弦波的上方切掉了,但在我們耳朵裡聽來,擴大器似乎加入了很多原來訊號裡沒有的泛音,這個泛音就是我們聽distortion 時麻麻的聲音。失真的越厲害,波形被切的就越多,聽起來也就越麻了。 因為這種聲音是由擴大器(或效果器),而不是由吉他來的,使用何種擴大器和失真的聲音息息相關。

Limiter
也是改變輸出大小的裝置,但它只改變音量,而不改變波形,當輸入訊號太大時,為了保護擴大器或喇叭,將輸出訊號限制在某個限度以下,對貝司來說滿重要的,因為貝司常常會輸出過大。

Compressor
 的功能就較複雜了,它不只能限制輸出的大小,當輸入訊號過小時,可以先將它放大到夠強的範圍,太大的部分就壓縮下來,這樣整個訊號就可以變的較均勻,以前用錄音帶錄音時,compressor 是必用的工具。

noise gate
顧名思義是一個能濾掉雜音了裝置,其實它並不能真正濾掉雜音,因為機器並不知道什麼是雜音,什麼是該錄的訊號,不過當沒有輸入訊號時,雜訊才聽的清楚,當輸入訊號較大時,雜訊較不重要,因此 Noies gate 就是當輸入訊號很小時自動將輸出關掉,只有當訊號大於設定值時才會恢復,如此就不會只錄雜音了。

phaser,flanger, chorus, reverb, echo 和 delay 
的原理都一樣,就是將訊號延後一點時間再和原來的訊號合併輸出,由延後的時間長短而分成這些效果。延後時間在15ms以下的,就是flanger. 因為和訊號抵消的結果,產生了像噴射機一樣的聲音。延後時間在10ms到25ms的就是chorus,聽起來好像兩個樂器同時在彈,25ms到50ms是echo 範圍,50ms以上是大多數Delay 的範圍。reverb 和echo的不同點是echo像Delay,會將原訊號延後後反覆輸出,而reverb模擬環境的回音,重複訊號的特定頻率,因此每一次延後的訊號都不一樣。phaser其實原理照理說應該和flanger差不多,可是早期在沒有延遲電路的情況下,發展出來的延遲相位的效果器就叫做相位器,那就是英文phaser的本意。等到真正能延遲相位的效果器出來以後,反而聲音不太一樣,就只好叫做flanger了。這樣維持原來聲音的效果器就繼續沿用水聲這個名字。

Wah-wah
基本上和吉他上了音色扭很像,早期當wah-wah還沒被發明時吉他手就是這樣製造wah-wah 的效果,只要你將音色扭很快的轉來轉去,你就可以聽到wah的效果,當然真正的Wah-wah要好多了,它的原理就是加強某個範圍內的頻率,加強低音時就是woo的聲音,加強高音時就是ah的聲音,合在一起就是woo-ah, wah了。


2. 破音:


絕大多數吉他手的第一顆效果器都是破音,雖然公認真空管的失真比電晶體的好,市面上也有賣真空管的破音效果器(像Mesa),但買不起真空管擴大器的吉他手怎麼辦?只好買便宜的單顆了。在這裡介紹一些較有名的破因效果器。
最早的破音效果器叫做fuzztone,或簡稱fuzz,意思就是麻麻的。早期像Jimi Hendrix,Jeff Beck 等人都有用過,基本上聲音蠻硬蠻麻的。我本來也有一個,最近才把他扔了,現代吉他手幾乎都不用這種的。
後來MXR出了Distortion 接著distortion plus,聲音比fuzztone好聽多了,一時之間很受歡迎,但不知為何後來竟然停產了一段時間,直到公司易手之後才又重新生產,近代吉他手像Randy Rhodes就喜歡用這個效果器,上面只有兩個扭,一個控制輸出大小,一個控制破音的程度,簡單好用。
Ibanez在多年前推出了Tube Screamer,非常受歡迎,可是也是一樣沒多久就停產,結果大家爭相購買舊的TS,價錢幾乎可以和真空管機比,後來Ibanez才從善如流,重新推出TS,至於聲音能不能和舊的比就不知道了,但聲音的確不錯,渾厚有力,值得購買。
日本的Boss是效果器大公司,當然也少不得推出各類的破音效果器,九零年代起受另類音樂的影響,Boss也推出了非常麻的Metal Zone MT2,上面除了兩個音量跟破音鈕外,還多了兩個各正負15dB三個band的EQ鈕,其中中音可以調頻率,使得調整音色非常方便,通常玩Metal的初學者愛用此款破音。
如果你嫌MT2太麻,Boss也有出over drive的效果器SD-1,聲音不錯,彈solo感覺很棒。


3. reverb:


吉他手的第二個效果器應該就是reverb,有人翻做殘響,還真難聽呢,但是因為大多數的擴大器有內建reverb,所以反而很少人去特地買reverb,可是對錄音來說,reverb非常非常重要。一台好的reverb機器要十幾萬。
現代音樂很少有不加reverb效果的,可是在我們生活之中就可聽到天然的reverb,當我們在浴室唱歌時,歌聲聽起來比較飽滿,就是reverb的效果。因為在小房間裏迴音和原音重疊,所以聽起來較紮實,另外浴室的牆壁大多數是鋪了瓷磚的硬牆壁,所以高音反彈回來的比較多,而低音因為房間小較不容易加強,所以在浴室聽起來的歌聲比較亮,這種房間的特性可以決定reverb的聲音。早期的錄音就是這樣加reverb的,錄音的時候到浴室或樓梯間,教堂等不同大小及迴音特性的空間去錄,錄音師除了必須用錄音源本身的麥克風外,在房間的牆角也裝一些麥克風專門收迴音,混音的時候再將這些聲音加在一起。如此錄音時得將器材搬到不同的房間,實在很不方便,而且監聽也很困難,後來發現如果將聲音的振動傳到一塊金屬板後在板的另外一端接收振動再轉變為聲音,效果很像天然的reverb,板子的大小就和房間的大小一樣,板子的種類就像房間牆壁的種類,這樣作成的reverb效果器叫做plate reverb,聲音通常清亮,適合唱歌及打擊樂器,如此錄音就不用跑到浴室或樓梯間去錄了。後來又發現如果用彈簧來作更容易,現代的吉他擴大器裏的reverb就是用彈簧的。通常在擴大器的底部一個長方形的金屬箱就是彈簧reverb箱,如果敲它一下會有reverb的聲音出來。
這種機械式的reverb裝置,雖然便宜好用,但除了音量大小外什麼都不能調。於是後來就又發明了用錄音帶產生reverb的方法,就是用一個環狀的錄音帶裝到錄音機上,先把聲音錄進去,再馬上放出來,因為錄音頭距放音頭有一段距離,放出來的聲音就會比真正的聲音要晚一點,藉著調整錄音帶的速度,可以調整延遲的時間,但這種裝置通常用作echo及delay,因為不像reverb,它只能重複原來的聲音,不會改變聲音的音質。

接著類比式的模仿reverb的裝置出來了,基本上是以一延遲電路為主,然後藉著不同的內建eq電路來修飾延遲的訊號,模仿不同的環境下產生的reverb,早期Fender的擴大器上就有裝這種,但當然,能夠選擇的聲音有限。
等到數位電路出來以後,五花八門的reverb紛紛出籠,數位的訊號要改變音質非常容易,只要用一個像電腦內的處理器算一下即可得到所需的聲音,因此可以模擬各式大小廳堂,房間所產生的reverb,甚至可以模擬金屬板及彈簧reverb的聲音。廠商們只要到選擇的地點用喇叭將所有的頻率掃描一遍,再錄下迴音,然後用電腦分析迴音與原音的關係,設定好參數後,在處理器內燒成程式,有訊號輸入的時候處理器就會自動算出回音的訊號,如此就產生像在那個場地所產生的reverb了。但因能選擇的reverb多了,能調整的參數也多了,使用起來就更複雜,更難,所以有的吉他手還是喜歡簡單好用,便宜不容易壞的彈簧reverb。

通常reverb能調整的參數有延遲的時間,延遲的時間越長,聽起來越像在較大的房間裏,通常錄音時會算歌本聲的節奏,reverb的延遲時間最好配合歌曲的節奏,否則聽起來會有錯拍的感覺,所以延遲時間有時是以拍子來算的,如十六分之一拍,數位輸入的延遲時間常常還得用計算機算一下。另外重複的次數,重複太多次容易把原音蓋掉,所以有時錄音時只讓訊號重複一次。

4. delay :


吉他手可以買的第三個效果器應該是delay,也就是延遲效果器,他的功用是將訊號延後一段時間再輸出,對數位的delay來說,他的原理就好像電腦一樣,將輸入的訊號變成數位訊號存起來,延後一段時間後再輸出,延後的時間越長,要記憶的訊號也越多,因此也就越貴。其實chorus,flanger都是將訊號延後再輸出的裝置,雖然原理相同,但還是不能彼此互換,因為要做到延遲時間從幾個毫秒到接近一秒鐘這麼大的範圍用一個delay是很難做到的,因此還是delay,chorus,flanger的效果器分開來做。而delay的延遲時間通常都比較長,跟reverb的延遲時間很接近,但不同的是,delay只會重複訊號,不會改變訊號。至於既然用了reverb,為什麼還要加delay?通常reverb重複的是某些頻率,大多是讓聲音變得更清亮,而delay重複訊號原有的頻率,因此如果延遲的時間調整的好,可以加強或減弱某些頻率,或者使得原來的訊號較厚實,平均,當然,藉著較長的沿音,也可以使吉他聽起來是在一個較大空間彈的。
Delay的控制扭不多,通常是延遲時間的長短,以及重複次數的多寡,延遲時間最好配合歌曲的節奏,有時調整的好,可以讓solo聽起來快一倍,因為一個音聽起來好像兩個音,而重複次數以不和下個音起衝突為原則。
以Boss的DD3為例,E.LEVEL就是輸出訊號的大小,F.BACK就是延遲音重複的次數,D.TIME就是延遲的時間,而最後的MODE就是延遲時間的範圍。

5. flanger:

Flanger的聲音除了聽起來像噴射機聲外,沒有什麼天然的效果和它一樣,因此它就是它的聲音,不用去裝什麼,歷史上發明flanger效果的是John Lenon,據說它用手將裝錄音帶的盤子(flange)變慢一點,和原音混在一起就產生了這種聲音,這就是它的名字flanger的由來,而Doobie Brothers 有名的歌,Listen to the music就是加了這種效果,近代音樂中倒是不常聽到了。Flanger的控制扭和chorus差不多,不過因為flanger不是模擬兩把吉他的效果器,因此沒有像chorus的立體輸出。


6. phaser:

Phaser台灣翻作水聲,它的發展有它的歷史原因,最先的時候是要學旋轉喇叭的聲音,結果卻創造出這種將相位(phase)延後的裝置,這樣將一個訊號延再和原訊號合併以後,就會造成某些頻率剛好抵銷的地方,造成某個頻率被減弱,如果這種頻率多幾個,再將他在一定範圍內掃描,就變成phaser了。
等到真的延遲電路出來,可以更方便的改變相位,所產生的聲音跟phaser又不一樣,所以就改用flanger的名稱,而這種早期的效果器就維持原名。
最早最有名的phaser是MXR的phaser90。幾乎定下了水聲的標準。市面上的水聲控制扭跟flanger差不多,以Boss的PH2為例,res控制效果器訊號再回送的大小,可以讓水聲變的更明顯,depth控制延後訊號的大小,而Rate控制掃描的速度。使用時其變化的速率當然也要配合音樂的節奏。


[ 轉載來源 ]  不明

<延伸閱讀> 效果器簡介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ouis61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